西方骑士文学中,骑士的“情”与“义”是如何完美诠释的?

 人参与 | 时间:2024-11-06 11:04:39
西方骑士文学常常被用来与中国的情武侠精神、日本的西方武士道精神作对比 ,三者都强调重情重义的骑士诠释精神 ,但在不同的文学完美文化背景下,“情”与“义”的中骑内涵又是不同的 ,情与义所依托的义何精神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西方骑士文学强调“情”与“义” ,情情是西方对贵妇人的情,义是骑士诠释对友人义;中国的武侠精神强调的是除暴安良和替天行道的侠义精神,很少涉及儿女情长;日本武士道精神强调的文学完美是忠义思想 ,效忠自己的中骑直属上帝,忠在义先 。义何西方骑士文学对“情”与“义”的情关注意在鼓励社会培养这种精神 。在战乱频发的西方欧洲,社会需要一种精神约束机制 ,骑士诠释约束人们的行为 ,将某种精神作为人们行为的标准  ,使普通人争而向往之 ,于是社会规制才能得以形成 。骑士文学中的有情有义的主人公虽然都是创造出来的 ,但所体现的却是人们对这种完满人物的向往 ,表明骑士精神已经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人们开始争相效仿 ,特别是贵族家庭开始对子女进行骑士教育 。一 、西方骑士文学中骑士的“情”与“义”中世纪欧洲教会虽然利用神学束缚人的思想 ,但各国的君主和王室贵族纷纷宣扬骑士精神,以培养忠于王室和国家的骑士群体,因为骑士可以随国王征战沙场 ,因而讲求情义的骑士精神就必须被骑士接受,以避免战争中出现临阵倒戈的不忠不义之事 。骑士精神的发展不仅受到国王的支持,还受到教会的默认 ,于是骑士精神才得以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 。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 ,例如《亚瑟王传奇》《史前英雄凯尔特神话》《尼伯龙根之歌》《北欧神话故事》《贝奥武甫》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性 ,即都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具体来说 ,有倾心爱慕主人公的女子 ,有与主人公真心结交的朋友 ,这些人都是主人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情义精神影响而产生的结果 。1.《亚瑟王传奇》中的“情”与“义”英国丁尼生的《亚瑟王传奇》被认为是“欧洲传奇文学的瑰宝”  、“人口传诵的不列颠开国传说” 。《亚瑟王传奇》的译者吴雪卿在书的前部分就盛赞该书,“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在欧洲流传了五百多年 ,……它反映了理想化的骑士生活 ,富有神秘色彩 ,也可以说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 。”在这本书中 ,女性角色成为重点之一 ,如此方能体现出骑士文学中的情义精神 。亚瑟王虽然是本书的主角,但其他的骑士也吸人眼球 。蓝斯洛骑士作为亚瑟王“第一骑士” ,他的“情”表现在对关娜薇王后的情感中 ,还有艾斯特拉爵爷的女儿伊莲对他的爱,他的“义”表现在愿意为亚瑟王赴汤蹈火和英勇作战中。然而 ,蓝斯洛作为骑士,他的情义观中 ,“情”在“义”先 ,这主要表现在蓝斯洛骑士最后为了关娜薇皇后而与亚瑟王反目成仇。因此,《亚瑟王传奇》用生动的人物解释了西方骑士文学中的情义排序问题。2.《贝奥武甫》中的“情”与“义”《贝奥武甫》在西欧骑士文学中也享有盛誉。《贝奥武甫》是古英语史诗,译者冯象在该书的中译本前言中盛赞此书  ,“《贝奥武甫》是古代日耳曼人文化的结晶 ,中世纪欧洲第一篇民族史诗,英国文学的开山巨著 。”这一评价极高,当然,《贝奥武甫》自然也担得起这样的评价。《贝奥武甫》的主人公贝奥武甫是高特王的外甥  ,天生神力,他的名字“贝奥武甫”也得自于他的神力,意即“峰狼”(熊)。贝奥武甫的人物角色更多反映了骑士文学中的“义” ,贝奥武甫的“义”表现在帮助曾经收留自己父亲躲避仇杀的丹麦国王罗瑟迦,并答应丹麦王后薇色欧支持她的儿子成为新的丹麦国王。贝奥武甫以“义”之名帮助丹麦国王杀死了葛婪代 。在高特王国中 ,贝奥武甫为了保护高特人 ,以垂老之年杀死了一只喷火巨龙,结果自己身受重伤而死  ,史诗的结尾以贝奥武甫的葬礼结束。《贝奥武甫》的结尾写到 :“他们的主人公去了,留下无限的悲伤 。绝望的(高特)贵妇绑起金发,一遍又一遍为贝奥武甫织出哀歌。”贝奥武甫与残害臣民的妖怪搏斗反映了他的“情” ,这是一种爱民之情 ,不似骑士对宫廷贵妇的仰慕爱恋之情。3.《罗兰之歌》中的“情”与“义”《罗兰之歌》是法国的英雄史诗 ,该书的主要故事大多取材于查理大帝和他的骑士们的征战故事 。《罗兰之歌》的主人公罗兰是查理大帝的侄儿,他同样也是查理大帝手下的十二个“帕拉丁”骑士之一 ,而且是最有名的帕拉丁(圣骑士)骑士 ,世人评价他 :“作战勇敢 ,为人正直,拥有无可挑剔的美德,是法兰西时代可与英国亚瑟王相比的骑士。”由此可见 ,罗兰作为圣骑士,拥有西欧骑士文学所宣扬的一切美德 ,堪称完人 。罗兰的“情”表现在他对查理大帝的忠诚中,忠诚之情伴随着罗兰一生 ,就连最后,罗兰也是为查理大帝而死。罗兰的“义”也表现在他奋勇保护查理大帝的行为中,还表现在罗兰与好友奥利维尔的友情中,两人在最后的战役中并肩作战,而且都是圣骑士,都配有被称为“不灭之刃”和“高洁之剑”的佩剑,他们的佩剑由天使根据其品性所选择的 。《罗兰之歌》虽然以悲剧而结尾 ,但为法兰西人民留下了永远的英雄颂歌 。骑士文学对中世纪欧洲人的影响1.世俗的骑士文学对宗教的教会文学的挑战骑士文学属于世俗文学 ,它所讲述的故事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 ,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 ,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例如主人公的成功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而不是神的帮助。主人公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与教会文学所宣扬的完全不同 ,教会文学的故事大多取材于《圣经》和圣徒故事,作者主要是教会的僧侣 ,教会文学的目的是颂扬上帝和赞美圣徒 ,宣扬上帝的全能,以大量的隐喻暗示上帝的全能 。骑士文学的世俗性质对教会文学的宗教性质形成了挑战  ,而且与骑士文学息息相关的英雄史诗也以世俗性质而挑战了教会文学。西欧的权贵阶层和普通百姓热衷于骑士文学和英雄史诗,尤其是王权和教权冲突之际  ,为了强化王权 ,国王往往会以英雄史诗来塑造民众的国民性,以增强民族认同 。李嘉在《浅谈西方骑士文学》中指出 :“堂·吉诃德表现了‘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并付出了‘虔诚的皈依和牺牲’。”堂·吉诃德的这种信仰就是对骑士的信仰,而不是对宗教中的上帝的信仰。2.受骑士文学影响而产生的骑士文化骑士文学的影响除了存在于宗教层面以外,也存在于社会文化层面  。骑士文化是受骑士文学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文化 ,在骑士文化的影响下 ,欧洲产生了与之对应的骑士制度,即王公贵族将骑士制度作为培养后代子嗣的标准。欧洲贵族子嗣在年幼之时都必须接受骑士教育,学会骑马 、射箭等男子必备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宫廷礼仪,达到一定年纪且经过考验以后才能被授予骑士称号 。骑士所具备的品质应当有忠诚、勇敢、维护正义、忍受艰苦等,可以说,骑士身上集合了世间所有的优秀品质 ,堪称完人 。骑士文化的诞生顺应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即国王需要忠诚但勇敢的臣属 ,用骑士精神来教化民众 ,作为人们行为的软约束力。总结西方骑士文学与英雄史诗是一种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骑士文学中 ,骑士是主角,但他可能会效忠某一英雄 ,比如圣骑士罗兰会效忠于查理大帝 ,并愿意为之死亡;在英雄史诗中 ,英雄经过努力可能会成为一国之王 ,他的众多追随者中会有很多骑士 ,比如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们。因此,骑士文学中的骑士所包含的“情”与“义”在英雄史诗中也存在,骑士与国王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骑士需要国王给予他彰显“情义”的机会 ,国王也需要骑士尽忠职守。骑士文学中的“情”与“义”往往是骑士面对不同对象所展现的品质 ,骑士的“情”主要是对贵族人的爱慕之情 ,这种情感在中世纪西欧并不违背伦常 ,反而是个人魅力得到彰显的表现。骑士的“义”主要是对其封建君主和朋友的道义 ,骑士所共通的是对其君主的忠诚 ,对其朋友的仁义 。参考文献(英)丁尼生 :《亚瑟王传奇》(英)《贝奥武甫》(法)《罗兰之歌》黑格尔 :《美学》李嘉:《浅谈西方骑士文学》 顶: 794踩: 99267